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?
信息发布者:郭本房 2018-04-04 06:34:18 转载
清风明月话历史
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据说这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2006年,我国还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再过几天又是清明节了,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清明节的由来和一些习俗。
一、清明节的由来
春秋战国时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,申生最后被逼自杀。申生有个弟弟叫做重耳为了自保,只能流亡他国。在他流亡期间,身边的臣子陆陆续续地离他而去,最后只剩下介子推等几个忠心耿耿的仆人,一直追随着他。
流亡的日子肯定不好过,他们受尽了屈辱,吃尽了苦头。有一次,重耳忙着逃亡,几日没吃饭,最后饿得晕死了过去。介子推等人大惊,如果再没有食物充饥的话,重耳必将性命不保。可是这荒山野岭的,上哪里找东西吃呢。介子推没有办法,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,煮成汤,让其他人端给重耳喝,骗他说是麻雀汤。
重耳几天没吃东西,一听是麻雀汤,接过碗来,一股脑儿喝了下去。重耳喝完汤,舔了舔嘴巴,连说好喝,没过多久,便慢慢恢复了力气,于是继续赶路。
这时,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,纳闷不解,几经追问下,这才明白真相。重耳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,当即许诺有朝一日,自己如果能够回国的话,定当重赏介之推。
后来,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,平定了叛乱,回国当上国君,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。晋文公登基后,纷纷重赏当时跟随他出逃的人,可是不知怎么的,唯独却忘了介之推。
介之推也不生气,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功劳。当年即使自己不割肉,晋文公一样会得到别人帮助而当上国君。于是,他默默地带着母亲回家,一直隐居在绵山上。虽然介子推不介意这件事情,但是却有人为介之推鸣不平,还写下了一首诗来讽刺晋文公的忘恩负义。
这首诗是这样的:龙欲上天,五蛇为辅。龙已升云,四蛇各入其宇,一蛇独怨,终不见处所。这首诗在街头巷尾慢慢地流传开了,最后竟也传到了晋文公耳中。
晋文公后悔不已,连忙命人前去召见介子推,结果却说介子推一直隐居在绵山上。晋文公还不死心,亲自带着文武大臣前往绵山,恭迎介之推出山,可是介之推死活不肯出山。
晋文公手下有两个奸臣,叫做赵衰和狐偃,非常嫉妒介子推,于是设下了毒计,向晋文公建言道,“介之推是个大孝子,如果我们三面烧山的话,介子推为了母亲活命,必定会下山。”
晋文公不知是计,信以为真,便点头答应了。
赵衰、狐偃得令后,暗中命人四面烧山,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。等到大火熄灭之时,晋文公率人上山,发现介之推与他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。
晋文公悲痛欲绝,抱着介子推的尸首痛哭不已。他为了纪念介子推,将三月五日定为火禁日,下令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烟火,只能吃寒食。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,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临近,慢慢地又被清明节取代,所以许多人便将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故事当作了清明节的由来。
介子推在重耳危难之时,不离不弃,还割股让他充饥,足见介子推的忠义;重耳重赏手下却唯独忘了介子推时,他却没有主动讨要封赏,也没有因此心生怨恨,而是带着母亲默默地归隐山中,足见介子推是淡泊名利的真君子。古往今来,像他这样品德高尚之人,试问又有几人?
二、清明节的习俗
插柳
介子推被烧死的第二年,晋文公又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上绵山来祭拜介子推,却发现当年和介子推母子一起焚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又死而复生了。晋文公十分激动,当场下旨给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还顺手折下几枝柳条,编成一个圈,戴在头上,表示自己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。
从此以后,文武百官和民间百姓纷纷效仿,都在清明节这天,插柳戴柳环,已示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,后来慢慢地就相沿成风,流传至今。
扫墓
清明扫墓,是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这种习俗在秦之前就有,但不局限于清明日,到了唐朝还十分盛行,一直流传至今。史料上记载:
“宋人欧阳修谓:"五代礼坏,寒食野祭而焚纸钱。"
清赵翼《陔余丛考》
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
明《帝京景物略》
拜“城隍庙”
按照史书上记载,在明清民国时期,清明节那天,老北京的百姓纷纷前往城隍庙上香叩拜,天旱求雨水,多雨求晴朗,出门求平安、有病求康复等许愿活动,那天庙会十分热闹,庙内有唱大戏的,庙外有卖南北货物的,玲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
射柳
射柳其实就是清明节时候玩的一种练习射箭游戏,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。史料上记载:
“射者以尊卑为序。柳枝有削白处,如在白处射断,且骑马接在手上者为冠军;只断不能接者为次;其馀皆负。”
《金史·礼志》
意思是说射箭的人以身份高低为序。柳枝有一处削白,如在削白处射断,并且骑马接在手上的是冠军;只是射断不能接的是亚军;其余的都是不合格者。
后来到了明清时期,古人射柳活动有了改进,不在柳枝削白,而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高挂在柳树上,众人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出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踏青
踏青又叫探春、寻春,现在叫做春游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正是外出郊游的大好时光。古代人就有清明踏青的习惯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史书上记载:
“岁清明,桃柳当候,岸草遍矣。都人踏青高梁桥。”
《帝京景物略·高梁桥》
“三月清明日......是日簪柳,游高梁桥,曰踏青。”
明刘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·春场》
植树
据说介子推死后第二年,晋文公又率领文武百官上绵山祭奠介子推时,却发现和介子推母子一起焚毁的老柳树却死而复活了,于是便晋文公赐老柳树为“清明柳”,从此以后,民间百姓就有了在清明节植树的习俗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
放风筝
清明时节放风筝,据说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清《帝京岁时记胜》中就曾记载过当时清明扫墓后,全城男女“各携纸鸢”,比赛较胜的盛况,场面十分壮观。
我们还有一句古话:“鸢者长寿”。意思就是说,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,而且按照现代医学来看,放风筝对治疗劲椎病有一定的益处。
现在春风袅袅,寒气渐消,大家清明扫墓后,带上风筝,带上心情,和家人一起放飞风筝吧!
蚕花会
在有些地方,有“清明大如年”的说法,会在清明那天举办别开生面的“蚕花会”。蚕花会上人山人海,活动繁多,有迎蚕神、翘高竿、摇快船、龙灯、闹台阁、拜香凳、打拳、唱戏文等活动。有些活动在岸上表演,有些节目在船上表演,极具特色,十分好看。
斗鸡
斗鸡,就是两只雄鸡相遇或为争食而相互打斗,这种打斗可置生死于度外,直到最后一口气。斗鸡盛于唐朝,史料上记载:
“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,及即位,治鸡坊于两宫间,家长安雄鸡,金毫、铁距、高冠、昂尾千数,养放鸡坊。”
唐代文学家陈鸿《东城父老传》
这种活动不加堵住,偶尔玩耍一下也就罢了,但是沉迷其中,容易玩物丧志,不值得学习和推广!
1935年,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,也叫做民族扫墓节。2006年5月20日,经国务院批准,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3年,“端午节”被韩国抢先一步向联合国成功申遗,引起中国国内一片哗然。
点赞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