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王家洼村 wangjiawacun.nync.com 欢迎您!
编辑:曼文娇 来源: 中国新闻网
编者按
网购年货,自主选座,叫上一份外卖,“轻装”出门,坐上飞驰的高铁,连上WIFI,下单除夕年夜饭,抢红包,网上拜年……这不是剧情,这是现实,发生于2018年初的中国社会。
时代巨变,人们迎接、度过中国古老节日——春节的方式也在不断嬗变。2018年2月13日起,中新网推出系列策划《春节十景》,力图通过你我之于春节的点滴变化,勾勒中国社会图景的巨幅变迁。
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6日电 题:【春节十景】大年初一话拜年:千年民俗的新形式
记者 宋宇晟
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。”对于全球华人来说,拜年——这项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,至今仍然是农历大年初一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。只是,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,而今拜年的形式更趋多元,与之一道,拜年本身也变得更为便捷。
资料图:四川农家的春节“拜年会”。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沿袭千年的拜年习俗
“序长幼拜尊属戚族,近者往来相贺”,谓之“拜年”。古时拜年,一般是晚辈对自家长辈行下跪、磕头或鞠躬拜年,然后到本村长辈、亲戚、邻居家拜年。路上,拜年人见面,都拱手互致问候,讲“恭喜发财”、“万事如意”等吉祥话。
在江西遂川,这样的拜年习俗基本沿袭至今。郭先生给记者描绘了当地拜年的景象。
正月初一黎明,全家老幼早起,穿上新衣服,家家户户鸣放长鞭炮,争先“开财门”。然后开门选择“大利”方向,走出百步迎“喜神”,谓之“出行”。迎喜神后,阖家欢聚开餐。早饭后,便开始依照传统方式拜年。“只是现在不用磕头跪拜,作揖即可。”
拜年的顺序也有讲究。一般来说,初一在父族亲属,初二在母族亲属,初三初四以后就是一般亲友了。拜年时家家户户不闭门,在正厅准备食物饮品招待拜年客,若来者带了小孩,则主人须给孩子“压岁钱”。
资料图:在一列动车组列车上,上演一场由高铁乘务员自编自演的新年“文化大餐”。 丁顗 摄
拜年越来越便捷
不过,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,这些只是传统的拜年项目,更多的拜年信息来自手机。
比走亲戚拜年更早,拜年的信息往往从春节前就开始了。信息的载体也不断变化——从以前的短信拜年,发展到现在微信拜年。
小曼告诉记者,现在拜年时除了说几句吉祥话,很多朋友还会在利用手机发送红包。“最近几年,朋友之间的拜年就都是在‘红包大战’中度过的。”
这样的拜年方式自然比古时简便不少。过去,亲友投笺互拜需要差人登门问候,家里的小辈按照单子登门去拜年。
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《坚瓠集》记载,“元旦拜年,明末清初用古简,有称呼。康熙中则易红单,书某人拜贺”。
梁实秋也曾在文章中抱怨当年拜年之麻烦。按他的形容是,“硬着头皮穿上马褂缎靴,跨上轿车,按照单子登门去拜年。”
而如今的拜年则多是乘车出行,远途拜年也因高铁开通而不再困难。刘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和丈夫老家在不同城市,往常“只能在一家待着”。随着出行越来越便捷,今年春节她要准备“年三十、初一在他(丈夫)家过,大年初二就到我家,给我爸妈拜年。”
资料图:游客用写春联的方式迎接新年的来临。 汤彦俊 摄
不回家也要拜年
对于过年难以回家的人来说,技术的发展让他们和家人的距离并没有这么远。
因为农历新年时并不放假,在美国留学的马帅已经三、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。他告诉记者,往年过年时,自己都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聚聚。
“因为有时差,国内过年时正是我们这上午。大家就起早去一个同学家里包饺子、看春晚直播。到了零点大家就各自给家里视频,中午正好一起吃饺子,互相拜年。”马帅说。
除了视频拜年,在国外工作的天浩每年还会把自己购买的“年货”快递寄回家。虽然身在海外,但他还是沿袭着买年货的习惯。“过年前都会买些好吃的、好玩的,寄回家里。”
他觉得,自己不能回家,买年货也算是“一份心意”。“其实每年都会回忆起过去小时候过年的场景。妈妈带着我去买年货、大年初一拜年……”
“年俗不会消失,它们只会以新的形式去焕发光彩。”几日前在全球播映的Discovery纪录片《华人新福年》中这样说到。(应受访者要求,部分部分人物为化名)(完)